霹雳油侠 发表于 2008-8-15 02:34:27

日本电视塑造奥运英雄的套路(转帖)

虽然北京奥运还没结束,但日本选手最大的赢家莫过于“蛙王”北岛康介,他至今为止已经连续两届奥运夺金,而且是100米和200米蛙泳的金牌冠军,共计4枚。尤其是这次北京奥运上的100米蛙泳决赛打破了世界记录,令日本列岛如醉如痴,举国欢庆。各家电视台几乎同时推出特别节目逐一详报,瞬间高峰段让你看不到其他节目,清一色全是北岛夺金的壮举!



看多了日本的电视节目,对他们如何塑造英雄人物大概能摸到门路,其实也不是多有研究,反而是节目的构成实在太相似了,几乎跟得到了一个指令一样,拍出来的画面都大同小异。以“蛙王”北岛康介为例子,具体可以归结如下。



1.节目的主打部分都是由直播室贯穿的,其中包括过去的游泳选手,长得漂亮的女选手绝对多于退役的男选手,而且因为她们的得体的解说,容易让收视者理解游泳竞技的奥秘。

2.镜头跟踪拍摄主人公的小学。这个时候往往会出现大批生龙活虎的小学生,一边高喊“要当北岛康介”,一边冲着镜头奔跑而来。我很好奇,为什么这个时候一般都不出现主人公的中学。

3.节目大段描写主人公的挫折,包括身体受伤,成绩平平,乃至多少年前曾经面对镜头吐露真情的画面.北岛康介曾因成绩不振,而小声说过:“实在不想干下去了!”

4. 音乐起来的时候,节目一定是描写主人公奋发图强,随着音乐越来越重的渲染,北岛面孔的表情也被越拉越近,乃至到了对他眼睛的特写为止。

5.实况传播北岛康介出场的时候,摄像机分别对准了东京成田国际机场的候机厅,以及涩谷路口巨大的屏幕,当他获得冠军引来路人一片欢呼的时候,电视台记者迅速拿着麦克上前问人的感想,节目中呈现出来的画面大都是激动得不得了,而且几乎都是泪水汪汪的行人为北岛康介祝福。



节目当中最煽情的一幕就是刚才的第5条,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觉常常是经过直播室的内外结合而实现的。无疑,从多重角度塑造奥运英雄是无可厚非的,但日本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就跟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简直太像了。



这类节目看少了还行,看多了就会觉得雷同,中途也许会打起瞌睡的。

霹雳油侠 发表于 2008-8-15 02:35:47

日本看奥运实况叫中国人郁闷(转帖)

喜欢的项目几乎都看实况转播,中国男子体操非常精彩,日本队表现得也行,一金一银都名副其实,好事情。不过,在日本看电视转播令人郁闷,而且这个郁闷一时半会儿都难打消。



问题的所在不是别的,而是日本电视对中国人的姓名标记法上。所有中国人的姓名居然没有了汉字,清一色变成了他们的假名。比如;郭晶晶写成“グオジンジン”,姚明写成“ヤオミン”,最关键的汉字却从电视屏幕上神秘地消失了。



看中国女排,电视上出现中国队的布阵图,全是假名,一个汉字都没有,整个让我云里雾里,不知道电视上到底说的是谁,即便我看得懂假名的标音,但发出来的音都是怪腔怪调的,姚明的名字用日文假名发出来,居然跟“要命”一模一样,这点算日本人狠了点儿!



究其原因,这种奇怪的对中国人姓名的标记方法起始于日本跟韩国的纠纷,早在1984年两国外交上就达成了协议,相互以尊重对方的姓名发音为准。1988年,定居日本的韩国人曾以“弯曲了我的姓名发音”为理由上告法院,并获得了全面胜诉。于是,日本媒体从此一律用假名标音,不再使用以往的汉字了。韩国人的姓名几乎都有汉字,但日本很难看到,包括现任的韩国总统,他的名字也只有假名。



日本有自己的汉字,但发音跟中国的汉字截然不同,比如:我的“毛”这个姓,弄到日本一读,就变成了“磨盘”的“磨”音了,而这个音在日语里是形容牛叫的,纯属驴唇不对马嘴!



据说,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的时候,两国政府曾经达成过共识,按照对象国的汉字标记姓名,所以像“田中角荣”这样的名字才能以汉字的原型广为流传。



如今,也不知从何时起,中国人的姓名被改头换面了,弄得别别扭扭。该不会也有什么两国政府的共识吧?呼吁日本媒体尽快恢复用汉字标记中国人姓名的老习惯,别在不伦不类地往下坚持了。

霹雳油侠 发表于 2008-8-15 02:37:06

村上春树看了北京奥运会怎么想(转帖)

其实,要是没有新浪网上的特辑《挪威的森林》引发中日学人对垒,对村上春树的兴趣也许没有今天这么大,因为通过这个特辑才知道中国的村上人气十分惊人。据说,他的30多本小说均被翻译成了中文版,而且很畅销,包括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内,连同言情小说大师渡边淳一同样都是望尘莫及的。







虽然没读过中文译本的村上春树,但仅我所知,村上春树2001年由文艺春秋出版的《悉尼》至今也没有简体中文版,不知其中缘由,反倒是台湾4年前从时报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的繁体中文版,书名叫《雪梨》。



村上春树酷爱长跑,尤其是马拉松,喜欢追星,他追的都是女选手,所以由出版社安排他去悉尼奥运采风的时候,他马上答应下来,心里一直觉得蛮乐和。



经过了三周的观察,他写出来了一部挺厚的书,封面以凹凸的白色构成,书名就叫《悉尼》。不过,第一天看过开幕式,他冷淡地写下:“政治的意识与企图打得太靠前了,从我们外国人的眼光看,有点儿像乡村戏,看上去多少有些郁闷!”



不过,尽管村上春树对奥运如此冷淡,可当他亲眼目睹了以下情景以后,却写下了完全两样的文字。



在悉尼奥运的开幕式上点燃圣火的是弗里曼〈Cathy Freeman〉,她不仅是澳大利亚民族和解的象征人物,而且也是澳洲土著人获取奖牌的希望。后来,她果然不负众望,在开幕式后的第十天成功地摘取了400米跑的金牌,令东道主的观众兴奋不已,当她高举澳大利亚的国旗和土著人的旗帜绕场一周后站到授奖台上唱起国歌的时候,她的眼眶红了,同样的瞬间也让很多澳大利亚的观众流下了眼泪。



对此,村上春树写道:“如果用人的成长打比方说,澳大利亚这个国家发展至此,已经步入了一个把他人之痛当作自我之痛的精神成熟期。”



眼下尚未有消息证实村上春树抵达北京,估计除了跟2000年悉尼奥运结缘以外,继续与奥运不接触。但假如他看了北京奥运,是否也会像对悉尼奥运一样看待北京呢?这个令人好奇。上图选自他最近的一本自传。

天狼星 发表于 2008-8-15 08:42:50

『我顶』 『我顶』

玫瑰金 发表于 2008-8-16 05:07:11

如果起源于日韩纠纷,那跟中国人名字有什么关系啊?

不过说实在的,通常一个汉字有多种日文发音,如果写中国汉字,日本人读不出来,或者按他们自己想象的千奇百怪的读音,我们可能更郁闷哦!

比如“明”这个汉字,日文有メイ ミン ミョウ アカ アカシ アキ アキラ 这么多种,大家比较喜欢哪个呀?听起来还是ミン最接近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本电视塑造奥运英雄的套路(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