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iping 发表于 2008-5-26 00:39:04

又一大进步

请注意红字部分。




专家称强余震或突然来袭 最大6.8级

--------------------------------------------------------------------------------

香港文汇报
2008-05-24 21:25:59


虽然然四川地震发生已近两周,但余震的威胁还没有解除。多名中科院院士表示,通过数据观测,目前断裂带上尚存在两个比较大的未发生过破裂的“亏空区”。专家指出,这两大“亏空区”分别位于茂县和汶川附近,未来有可能发生较大的余震。最大可能会达到6.8级,持续时间从几天到几年都有可能。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运泰指出,根据以往发生在中国华北和西南的地震,包括1976年松潘—平武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等,都是以所谓“双震”的形式出现。但到现时为止,汶川地震的余震震级较“小”,即没有达到“双震”的水平。

  断裂层现两“亏空区”

  目前,专家们对汶川地震到底属于“主震余震型”还是“双主震型”仍无法确定。陈运泰分析指出,以前的震例经验表明,余震既可能与主震相隔一小时后发生,也可能是相隔几个星期。

  地震活动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经过几天或者是几十天之后,随着地震活动逐渐衰减,人们常常容易放松对余震的警惕。但这次汶川地震很大,如果是主震型的,发生强余震的震级将很高,接近7级;如果是双震型的,未来发生的地震还可能更大。这两个情况都警示我们,要特别加强对强余震的监测。

  需加强监测强余震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滕吉文亦指出,汶川大地震发生在欧亚大陆和印度次大陆共同作用下的龙门山地震带上。由于印度洋板块不断向西推进,迫使青藏高原的物质向东和向东南运移,而四川盆地正是一块团体,龙门山刚好处在四川盆地边缘。

  这一条龙门山大断裂在历史上地震频发,所以今次地震的情况非常复杂。他指出,尽管主震发生后已为余震的预报提供了很多的信息,但是准确的预报余震仍然很难。

  院士承诺土洋结合 中国地震预测体系将大改

  滕吉文坦言,中国将从四川地震中吸取教训,整个灾害预防监测体系一定会发生重大改变。他表示,今后中国地震研究,必须要由表及里,综合“土”方法和“洋”方法进行全面分析。此外,18位地质学院士共同建言,针对当前中国灾害频发,开展跨学科系统研究已迫在眉睫。

  四川地震发生后,国务院成立地震专家委员会,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专家滕吉文院士进入该委员会,并担任地震动力机制组副组长。

  他透露,“震前对汶川地区观测时,当地最大位移量不大于3毫米,属于误差范围内,这实际上是没有监测到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大范围预测非临震预报

  对于坊间流传着很多关于地震前已有预报的说法,滕吉文坦言,曾看到不少关于地震的预报。他举例表示,有人预测包括汶川在内超过1800平方公里,在一年范围内,可能会发生6-7级地震。“但是,我们可能让这么大地区的人,在一年期间什么都不做吗?”滕吉文认为,类似这样的地震预测,只可供参考,但对于真正的地震预报是没有作用的。”

  滕吉文表示,地震预报是难度很大的问题,应进行多学科、多途径的探索、研究。只有从机理上进行研究,才能认识地震的发生和发展,“猜地震是不行”。对于今后的地震预报,“将不会拒绝与地震相关的任何信息”。

霹雳油侠 发表于 2008-5-26 00:44:38

精确的地震预报,当今的科技还达不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又一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