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谢国忠:稳储蓄,树预期
【背景】3月31日,央行发布货币政策委员会2008年第一季度例会纪要,提出今年宏观调控中心工作是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应从增加供给和稳定预期等方面,综合采取措施;下一阶段,央行将坚决执行从紧货币政策取向。
货币政策委员会重申,今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较大,货币信贷投放仍然偏多,流动性过剩矛盾尚未缓解,价格上涨的压力明显;次贷危机导致全球经济环境变化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增加。
世界银行日前公布的《东亚经济半年报》预测,由于全球经济下滑可能对中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降低2个百分点,至9.5%。
国家统计局3月28日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2月,中国宏观经济预警指数连续第六个月亮起黄灯,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消费者满意指数再度下降。这些数字提出一个问题:政府提出的将CPI涨幅控制在4.8%左右的目标,得到认可、转化为预期了吗?
本刊特约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政府不应该再幻想以价格管制来压住通胀,更不应该期待用口头保证来缓解通胀,而应该用政策工具稳住老百姓的通胀预期,使价格缓慢上升,为通胀“泄洪”。
他指出,长期的价格管制,已经使政府陷入十年来最大的考验。由于政府在经济形势适宜的时候没有推进价格改革,导致目前价格普遍上涨,加上年轻劳动力相对短缺导致的工资上涨,中国已形成全面性的通胀。
他建议,首先要稳住储蓄,保证银行存款不贬值,否则,通胀恶化下去,就难免出现抢购、囤积等现象。他认为,“美国降息中国就不能加息”的观点是错误的,如果中国只在口头上保证控制通胀,而不是加息为存款保值,老百姓必然会恐慌。
在他看来,现任政府应学习朱镕基前总理用加息治通胀的办法,着重对长期存款加息。这样,一方面可以为老百姓存款提供保值;另一方面,也不会吸引太多热钱。在过去一年中,中国对外资进入控制日益趋严。
谢国忠的第二条建议是用财政补贴低保、学生等弱势群体。他分析说,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直接导致了粮食需求量的增加,加上生物能源等需求因素,粮价等日常生活必需品涨价已成必然;中国目前财政状况良好,有能力负担这笔支出。
谢国忠建议,中国必须从现在开始,花三年左右时间,使资源价格慢慢涨至合理水平。他认为,中国面临着1998年以来最大的考验,对内必须通过相对价格调整,理顺内部经济结构,治理通胀;对外还要防止汇率大幅调整可能影响外贸竞争力下降等问题。
他预计,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明年会触底降至6.2左右,加上工资和资源价格回升等因素,以美元计,中国制造成本将上升100%到150%,高于其他国家50%的涨幅。这将迫使中国改变出口模式,降低外贸销售,并加快产业升级。
谢国忠还建议,中国可以趁全球公司市场价格较低的时机,购买欧美企业的技术、管理、品牌,努力取代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地位,实现从消费产品生产到设备等资本积累产品生产的过渡。他认为,中国未来十年到二十年的贸易发展方向是建立与发展中国家的良性贸易互动。■ sofa. 谢国忠想谋虎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