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广州
“五一”长假,不想去人山人海的景点,只想去广州闲闲地住几天,寻“地道”的广州传统小吃品尝品尝。在一众大师指导下( http://www.ourdream.ca/forum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7447 ),抄下美食地图,向广州出发......到达广州已是中午时分.在朋友带领下,直奔海珠广场附近的一家"仁信双皮奶店",此间"仁信老铺"位于老广州典型的"骑楼"建筑内.
回复: 食在广州
也许是饿了,也许是味道太鲜美,每人一碗"冻双皮奶"被三两口就吃完了,一碟"蒸陈村粉"和一碗"姜撞奶"也很快被瓜分.又叫了一碗"热双皮奶"留影回味.热得烫口的奶面上,"面皮"依然清晰可见,双皮奶名不虚传.双皮奶是广东著名的甜品,由于顺德大良向以牛奶驰名,故顺德大良人用水牛奶制成的双皮奶就相当独特。广州有不少以双皮奶为招牌甜品连锁店,例如仁信\民信\南信等。
据说正宗双皮奶是以优质水牛牛奶和蛋白、白糖等混合,炖好后牛奶双层凝固,色洁白,膏状,呈半固体,光洁平滑,奶皮不离碗边,风味甜香软滑,营养丰富,别具一格,具润肺养颜之效。
回复: 食在广州
欢欢咳嗽,自然给她点了一盅"冰糖炖雪梨",我尝了一口,甜过蜜糖!回复: 食在广州
吃完甜品,主食吃什么?朋友极力推荐"云吞".南方之"云吞"者,北方之"馄饨",四川之"抄手"也.转了几条街,打了几通电话,终于找到了公共汽车站旁边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店面虽小,但他的"五宝云吞"却名声在外."五种口味,一次尝遍"。面“爽口弹牙”;汤据说是“按照传统”加入“大地鱼”熬成,“很鲜美”。云吞每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口感。因铺面太“小”,经常要“等”位。可见追随者不少.
回复: 食在广州
墙上挂着老板和香港美食家"蔡澜"的"小"照片.据说蔡澜曾笑言:到广州不用到处找吃的,就吃"巧美"的云吞好了.回复: 食在广州
晚上跑到了番禺的"乡下农庄"换换口味,也许是假日游客太多,"工业化"生产的食物没多少"乡下"味道,广告口号做的还不错:"传统,地道,乡下菜;好食,抵食,多口野食".最后一句估计只有广东人能看懂.回复: 食在广州
吃饱了要睡了,明天继续:-D回复: 食在广州
偶曾在白云山下的那所学校学习过三年.『开心』遗憾的是:广州的美食咋不养俺外地人呢,可怜见,长了三年的痘痘啊.『我晕』
回复: 食在广州
口水...回复: 食在广州
第二天,下雨.目的地,上下九路.陪我们的朋友是"路盲",开车在城里转了好几圈,就是找不到"北".
一路打电话问"老广州","鸡同鸭讲"似的.最后干脆叫"老广州"出来陪我们一起觅食.
"老广州"还没到,我们歪打正着先到了上下九路,这是条步行街.兜了几圈没找到停车位.停路边,问保安,很好心地指导我们停旁边西关大厦的地下停车场.兴冲冲掉头回来才发现停车场入口是单行线,只好再兜一圈!晕!
西关大厦是老式的地下停车厂,进出是同一道口,每次只能一车进或出,差不多60度的坡度,坡底就是90度的拐角.再晕!
进入停车场,被告知只有临时停车位,最多只能给我停三小时,收费10元.如果要长时间停,不接待.当然只能接受.临走还被郑重提醒,过时不走后果自付.三晕!
终于走在步行街上了,看到了网友推荐的"荔湾名食家","西关人家"等招牌,想着等"老广州"来了就可以一起去这些"名记大汇粹"的食家"叹番吓".
转眼"老广州"到了,对我们说,这些商业中心的食店,装修好味道杂不地道,要吃味道十足的西关美食应该去长寿路的"伍湛记".于是我们沿街逛了一会,买了几件小孩衣服,然后"打的"直奔"伍湛记"!
回复: 食在广州
这就是"老广州"眼中最正宗的西关人家传统美食老店.依然是"骑楼"建筑..
.
回复: 食在广州
.回复: 食在广州
.回复: 食在广州
这就是闻名遐迩,百吃不厌,薄而透明,韧而爽滑的广东著名小吃"布拉肠".比深圳的"拉肠饱满而爽滑,确实不同凡响!我们要了鲜虾肠,牛肉肠和鸳鸯肠.回复: 食在广州
.回复: 食在广州
"咸煎饼"第一次吃,味道也不错,香/脆/淡咸,比油条多嚼头,比烧饼爽口..
回复: 食在广州
广东人喜欢粥,而且还把喝粥当食疗.《南粤粥疗歌》唱道:“要想皮肤好,粥里加红枣。若要不失眠,煮粥添白莲。心虚气不足,粥加桂圃肉。消暑解热毒,常食绿豆粥。乌发又补肾,粥加核桃仁。梦多又健忘,粥里加蛋黄。”提起粥,几乎没有广州人不知道“及第粥”的。粥底以瑶柱、腐竹、猪骨等原料精心熬制,粥色白润鲜明,米水交融,味道特别鲜美。粥中特别加入的肉丸,是用七成瘦肉和三成肥肉搭配,加以拌制,因而格外鲜嫩爽滑。粥中的猪肝、猪肚、猪粉肠也选用当日的鲜品,吃起来更加新鲜可口。
伍湛记及第粥是西关著名的粥品之一,创始人为顺德人伍湛,原称“三元及第粥”,系取封建时代科举考试高中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的意思而命名。自1956年以来,在广州市历届名菜美点展览和美食节中被评为“名牌小食”,1997年更荣获全国首届“中华名小食”称号。
回复: 食在广州
.回复: 食在广州
.回复: 食在广州
我们4个大人,2个小孩,要了3碗"及第粥"(上/右),3碗"艇仔粥"(下),3碟布拉肠,一碗"牛三星"(左),2个"咸煎饼"(左下).够丰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