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 or no,这不是问题
本帖最后由 tyhjh 于 2014-5-24 09:34 编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同学发帖咨询该不该来的问题。每当看到这些帖子,想直抒胸臆,但真要写,又总是欲说而止,怕的就是反过来被质疑“站着说话不要疼”等等。
最近论坛各种原因的热闹(闹腾),让我想了很多,就多说几句吧,错了请轻拍。
首先,我得说,从头到尾我就没有犹豫过,更没有后悔过。三年前的三月份我递交了辞职报告,但即使到现在,国内的朋友们都还会说佩服我放弃的决心和勇气;即使到现在,那些不了解我的人都在打听我是不是“生”了。不错,对我曾经生活和工作的那个地方的所有知道我的人来说,我的放弃始终让他们无法真正理解。但是,这又如何?最重要的是:“我愿意,我快乐”,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呢?
其次,关于家庭,我不讳言老公是个太空人,但我相信一件事:是你的,走到哪里都是你的,不是你的,捆在腰上都留不住。说白了,有些事情,要发生的,无论你在哪里都阻止不了,而对移民来说,唯一的区别就是,你也许知道得没那么及时、没那么详尽,甚至会觉得鞭长莫及。然而,就算你在国内,真要发生了,你又能怎样?没出来前,我听过太多这样的话:“我宁愿不知道”、“我宁愿看不见”。所以,我想说:信任是婚姻生活的粘合剂,自信与自尊却是婚姻关系的根本。没有自信自尊,也就失去了婚姻生活中的相互信任、相互包容、平等相处。一个人,在乎婚姻的前提,首先是在乎自己,如果没有自我,就算你愿意把灵魂托付给另一方,对方也总有一天不堪负累。因此,不要总是拿婚姻当作移民风险的代言人。
第三,关于孩子,我想稍微拐个弯说说。儿子国内同学的家长微信圈QQ群里,除了过年过节有点花样以外,平时所有发言清一色的是“升学”和“考试”。每当某个看似不错的教育新政出台,都会引发家长们好一阵讨论。对于那些粗粗一看似乎利好的消息,家长们都会欢欣鼓舞,然而,基于我自己对教育系统的熟悉,每每如此,我都替家长们难过(对孩子更不用说),有时候实在不忍心,会私底下提醒个别要好的家长,而我的提醒,往往会在不久后就会被进一步的官方解释兑现,而这个解释通常无异于一记重锤打在家长们的头上。比如,去年底就闹腾的“英语退出高考”,家长们欢呼不已,我非常担心地警告了几个家长,当时,他们都不以为然,但是,昨天,一个家长悲愤地发帖说:“英语退出高考将让更多孩子失去考上好大学的机会,社会等级意识将会更加严重。”看到这些发言,唯一能做的就是沉默。回过头来再说关于移民是不是为了孩子的问题,我的回答是:yes,but also not。因为,人生,不仅仅是考试;成功,也不仅仅是分数。生活,应该有很多内容,哪怕是周末和孩子宅在家里,至少,我们的心境是安宁平和的。而这,是移民以后我才体验到的。因此,我要感谢这个国家。
第四,关于工作。确实,我暂时没有工作的计划。对我和老公来说,这两年,一切为了孩子,让孩子顺利成长就是我的工作。但是,两年后,如果孩子顺利升入大学,我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是有完整的计划的。
第五,关于生活水平。实实在在地说,我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在意的地方。很多人拿国内的养尊处优来对比这边一切靠自己的状态,不免觉得失落,有人甚至觉得被降了等级。如果是这样,说明这个人心里就把这些虚妄的东西看得很重,说明他们办移民的初衷就至少没搞清楚自己到底属于哪一类人。对我来说,煮饭做菜、洗衣清扫,铲雪拔草等,这些过去完全假手于人的事情现在自己来干,我承认,有省钱的因素,并且,我也承认,这些事情让本来四体不勤的我颇交了不少、尤其是在身体健康方面的学费。但这些都绝非关键,真正的原因是,我享受,享受这种自由心境下为自己干活的乐趣。
最后要说的是,我总觉得很多发帖求问的同学虽然都只说希望得到指点,其实真正想看到的是有人能给他们切身的成功体验---希望看到一个成功的模版,希望能看到快乐幸福的影片回放,并且一定要能符合他们心中的标准和模式。殊不知,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对幸福的要求不同,对快乐的感受不同,别人的终究是别人的,你永远无法stand in their shoes,因此,论坛上再多的回复、解释,甚至争吵,说到底都是在为楼主做无用功。与其花时间问别人,不如抛开一切幻想静下心来问自己:我移民到底是为了什么?什么样的生活最让我感到心灵的轻松愉快?什么样的环境下我最有自信、最享受自我?认真回答好这些问题,接下来就做决定好了,还有什么想不通的呢? 坐着沙发再细看:-D 『支持』『奖励』 哇,说的太赞了,就是这样,说白了就是两头便宜都想占,移民的初衷心态就不对。煮饭洗衣,铲雪除草的生活对于我来说就很好了,很满足哈哈哈 心态和脾气决定命运,『洋葱头B02』
赞一个! 性格决定命运『呵呵』 本帖最后由 chuchu_9 于 2014-5-24 07:53 编辑
做出怎样的决定其实和各家的实际情况息息相关的,不能盲目的套用.
tyhjh家的情况是结婚多年, 小孩只有2年就读大学了,孩子一读大学,
tyhjh就能和丈夫相聚.咬咬牙也还能挺过去.
而bluell家的孩子才4岁,若按tyhjh家的生活方式,那还得熬14年.孩子
固然重要,但也能以自己的重大牺牲为代价的.
再说教育,不能把中国教育一杆子打倒,中国的基础教育是相当好,
外国的教育也有很多垢病.能双方取其精华去之糟粕是最好的. 做出怎样的决定其实和各家的实际情况息息相关的,不能盲目的套用.
tyhjh家的情况是结婚多年, 小孩只有2年就读大学了,孩子一读大学,
tyhjh就能和丈夫相聚.咬咬牙也还能挺过去.
而bluell家的孩子才4岁,若按tyhjh家的生 ...
chuchu_9 发表于 2014-5-24 07:51 http://www.ourdream.ca/forum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所以,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条件,与其问别人,不如问自己。
不过,我们过来的时候,孩子上八年级,我们就是按照五年计划来走的。
至于基础教育,我是这样想的,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未来是大数据时代,国内的基础教育是否真的很好滴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我的看法是:不仅没有,而且在倒退。
关于教育问题,很欢迎楚楚来多讨论。 『支持』很稀饭这样的讨论 本帖最后由 tyhjh 于 2014-5-24 08:19 编辑
另外要补充的是:短登以后,我们用了一年来思考和做决定。不是没有犹豫,也不是没有抗拒,老公抗拒,儿子抗拒,我犹豫;也不是没有争吵,为来不来争吵,为什么时候来争吵。但是,我们最后达成了一致。毫不讳言,刚来的大半年,老公时不时嘟囔来早了,时不时抱怨这里的生活无趣,但是,一年以后的圣诞节回国,儿子在同学面前的表现,让老公骄傲;现在,老公已经开始适应这里的生活。对我来说,能够把心放在孩子身上直到18岁,这是我很欣慰的事情。我知道,他来与不来,都不会是学习最拔尖的那一拨,但他过来以后更快乐更有自信,这是国内给不了他的。最最重要的是,唯有在这里,才允许他做梦。一个人,在年少的时候能做很多个梦,并且能够有所尝试,该有多么幸福!如果当年我能做梦,并且有机会尝试,也许我两年后的计划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常常让我时不时有沮丧却步的感觉。
所以,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条件,与其问别人,不如问自己。
不过,我们过来的时候,孩子上八年级,我们就是按照五年计划来走的。
至于基础教育,我是这样想的,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未来 ...
tyhjh 发表于 2014-5-24 08:01 http://www.ourdream.ca/forum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很想听听为什么tyhjh 觉得现在中国的基础教育退步了呢?
我说的基础教育只是指小学.
我认为现在小学学得比以前难,也实用了.打个比方说,小学一年级就教孩子认时间,
二年纪就开始认钱.
若是说国外的孩子轻松的话,其实也不尽然.
放学后也得去兴趣班学乐器,学一项体育项目.
若是上英法双语班的话,还得补习法语.
若想以后到美国上大学的话,初中开始还得进入IB班.
那课后作业也不轻松.
若只是想和大多数白人似的,读个college就OK的话,
的确加拿大比较轻松.
我很想听听为什么tyhjh 觉得现在中国的基础教育退步了呢?
我说的基础教育只是指小学.
我认为现在小学学得比以前难,也实用了.打个比方说,小学一年级就教孩子认时间,
二年纪就开始认钱.
若是说国外的孩子轻松的话,其 ...
chuchu_9 发表于 2014-5-24 08:20 http://www.ourdream.ca/forum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比较『赞成』
我了解的情况是,蒙城好多大公司的高级白领(中层以上),甚至副总以上级别的当地人,他们都喜欢把孩子送到私立排名靠前的中学,
中学二年级以后,课后作业,各种project非常多;中三开始,几乎每周都有考试的。
---------------
不过这边的考试,不需要自己记住所有的公式,老师给每人发一张类似A4 的大纸,学生可以把公式写在这一张纸上,能写多少,就看你的字体大小了。
上周,1私立中学4年级的女孩(她们学校top5的孩子,除体育外,其他课程全部在90分以上)写完作业,抄数学公式,一直写到凌晨2点多。
-----------------
我认为有一点,这边非常好,中学开始经常要求同学做project;2人或是多人合作完成,孩子们从小养成了团队合作的习惯。
所以,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条件,与其问别人,不如问自己。
不过,我们过来的时候,孩子上八年级,我们就是按照五年计划来走的。
至于基础教育,我是这样想的,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未来 ...
tyhjh 发表于 2014-5-24 08:01 http://www.ourdream.ca/forum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得非常好。『赞成』 本帖最后由 tyhjh 于 2014-5-24 09:03 编辑
11# chuchu_9
我在想,什么样的基础教育更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呢?我想,这应该追根溯源到什么是教育,教育作为一个事物性功能的历史发展变迁来考量。
无论西方文明还是东方文明都和“教育”密切相关,或者说,都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社会文明的传承、发展和进步的。西方最早期的教育,根植于哲学思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各门“科学”研究,因此,西方的教育,其内核是哲学的,而表象上则反映出所谓的“文”重于“理”,但我相信所有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的人都会发现,尽管西人们不会口算心算,但是他们做任何事情都讲求逻辑,遵循规律,执行守则。这恰恰是构成现代社会文明的几项核心要素之一。
而儒家文化是一种模糊文化,具体怎么模糊,大家都明白,就不展开了。关键是,这种文化根深蒂固于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而可怕的是,这种影响是一种层层叠加式的影响、一种前赴后继的影响。当所有行业的人们都困在这个牢笼里的时候,带来的就是变本加厉的束缚。我不想太多的展开,这里就借用caro抄写的那150遍化学公式来说吧(向caro致敬),我们能责怪谁呢?我们同情家长,但是站在老师一方,我们是否想过这样做的根本原因?
没错,我们国内的孩子算数很好(注意,是算数不是数学),没错,孩子的化学公式背得很牢,但是,有没有想过,这些东西已经存在几十几百年了,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还需要为能熟练背诵这些东西却不知其所以然不知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而骄傲吗?
很多年前,我为了考试背默这些东西,很多年后,更多的孩子在以更无聊的方式背默这些东西;很多年前,我被这些东西至少还有一个信念: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很多年后,问问我们国内那些孩子,他们是否找得出除了考上大学以外的更合理的理由?
在2000年的时候,教育部把幼儿教育纳入基础教育,制定了幼儿教育基础大纲,规定幼儿教育首先是人格养成和社会性实践性学习,除了幼儿教育,也制定了推动整个基础教育面向现代技术发展规律的总纲要求。但是,你看到了有半点的变化吗?不仅没有,一个接一个完全没有逻辑的政策变着花样登台,其恶果却要孩子们来买单。
一个国家,在历史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历程中原地踏步,和倒退何异?
尽管我相信,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小社会,都将被历史的洪流卷裹着推动着往前走,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国家这样一种状态,它的进步微小得几乎让我看不到,因此,我不愿意拿我儿子的一生去等待这丁点的进步。况且,以相对论的概念,这丁点的慢速进步放在飞快的进步着的历史时空中,等同于倒退。
我可能说得有点乱,也有可能不找边际,主要还是不愿意太深涉及,否则必然要谈及内核问题,这是我要尽量避免的。 个人的感觉,来于不来和经济状况有很大的关系。来了不需要为一日三餐奔波的话,在这种种花,养养草,铲铲雪还是很惬意的。 本帖最后由 无根浮萍 于 2014-5-24 09:11 编辑
其实我认为不论在哪个国家,大头都是家庭教育,学校的教育只能排在次要位置上。
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教导孩子好的生活习惯、好的品格、热爱生活、求知真理。
学校提供的只是批量化服务,确保国民基本素质的基础教育,不可能为哪个孩子量身定做。而老师的态度一方面靠良知更多的是靠奖惩体系。国内老师的评级看升学率自然就盯住考分不放。这边老师参加工会,没有考核工资只看工龄,他们自然不会那么在意学生的考试表现。(私立学校会按考分适当奖励老师,自然盯紧些。)
归根结底没有分数上不了大学,没有同学伙伴练不出交际能力,没有教育大纲(加拿大也有的)不能统一树立一代人的基础价值观。这是学校的作用。
而家长才是真正影响自家孩子一生的人。 本帖最后由 tyhjh 于 2014-5-24 09:14 编辑
我现在每天到学校去做义工,耳濡目染新移民孩子的变化,看着他们的成长与进步,比较着newcomer和native的区别,我常常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确实,大多数家长都需要上班,我没有接触过他们,所以我不敢说身为家长,他们是否快乐,但孩子的状态往往能折射出家长的状态。 转:亲们,千万记住,英语很重要!!!【现行的高考制度,为英语不好的学生上好大学留了一道门,但改革之后,英语高考的等级考试将为英语薄弱的孩子上好大学关闭了最后一扇窗】
原来的高考规定里,总分满分是750分,其中英语占150分,假设一个学生英语只考了100分,但是他的其他科目非常好,总共只丢了20分,高考总分达到630分,上了一所985大学。
再假设,社会化英语考试的分数满分也是150分。985大学要求达到A级以上(135分以上)才具有报考资格,211大学要求达到B级以上(120分以上)才具有报考资格,非211一本要求C级以上(100分以上)才能报名,二本要求D级以上(85分以上)才能报名,三本要求80分才能报名。
那么这个学生,就算其他科分数接近满分,只要他的英语只有100分,他就只能上非重点一本大学了,哈哈!万一他考了99分,老制度下他629分,也能上985大学,新制度可能只能上二本了。
原来把英语记入总分时,英语不好的人可以用其他的分数弥补,只要总分高就能上好学校。 新规定里,“不同的学校会对英语提出不同的等级要求”,就是说:不管你高考总分多高,英语单科分数低了,好学校就与你无缘!呵呵!
这个规定其实提升了英语(在上好学校时)的重要性。
高考的等级一出,高中也必然分出等级。重点高中和非重点对英语的等级具有相同于高考的要求。初中英语同样重要了。
---------这就是昨天在家长圈收到的信息 11# chuchu_9
而儒家文化是一种模糊文化,
tyhjh 发表于 2014-5-24 08:54 http://ourdream.ca/forum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国文化是定性的,而西方文化是定量的,这是两者的区别之一 本帖最后由 tyhjh 于 2014-5-24 10:29 编辑
18# tyhjh
累不累?反正我早就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