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假出游后记
本帖最后由 tyhjh 于 2014-5-18 11:47 编辑春假,陪着父母开车去了华盛顿边上一个小城探望母亲的大姐,因此,这一趟的美国之行,我们有充足的时间游览华盛顿,反而是纽约匆匆而过。因为大家对这条线路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所以一直没有分享心得。这两天整理照片,分享的愿望愈发强烈,于是发帖。
这一趟华盛顿之旅,我和儿子单独花了两天泡在新闻博览馆里,以至于儿子回来突发奇想,居然想当记者了!
上图之前先强调一句:新闻博物馆的门票两天有效——这真是非常体贴的规定,因为一天真的不够! 美国新闻博物馆坐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家广场(National Mall)宾夕法尼亚大道(Pennsylvania Ave)上,号称是世界上互动能力最强,耗资最昂贵的博物馆之一,于2008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
展览馆旁边就有停车场,露天停车场在上班时间比较难找,但边上的地下停车场凭门票有折扣,我忘记停放一天具体的费用,但印象中大概就是三十刀上下。不是没有想过坐地铁,但实话实说,太累了,我们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展馆的游览中。
进入展馆,先到负一层看一个短片,片名“What's news?”,在片末用三个词总结了答案:love, hit, freedom. 全片看下来,难免让人有点心潮微涌。如图:
记者虽然也是职业中的一种。和警察、消防员一样,我觉得是勇士,是hero. 本帖最后由 tyhjh 于 2014-5-18 12:17 编辑
Let the people know the facts, and the country will be safe.林肯的这句话被刻在展馆的一面墙上,在展馆众多刻在墙上的名句中,以一个中国人的视角,我觉得这是最让我感叹的一句。因为这一趟全程只用手机拍照,拍这面墙的时候恰好一群美国学生在听讲解,匆忙之下没能把照片拍好,所以只能文字记录下来。关于新闻,有很多警言名句被刻在墙上,挑出几条贴上(ps:当我走过下图第四张照片的那面墙,读到那短短的几行字时,忍俊不禁地笑了,这句话应该很多人都听到过吧?):
楼主除了发游记的帖子,也发些家常生活的哈。『呵呵』『支持』『握手』
除了墙上刻印的警言名句之外,在大门的入口处和五楼(可能记错)有报纸长廊,世界各国的主要报纸的头版都能在当天看到,其中有《人民日报》。
好了,按照楼层顺序,先走进一楼的普利策新闻图片展区。除了按照年代群体展示以外,每一幅照片都放大配以文字说明单独展示,这些图片放在一起,很好地诠释了那三个字:love, hit, freedom。 几张照片:
最喜欢这张照片
对美国人来说,这一张照片一定是不能少的
一楼的另一侧,是柏林墙展区,竖着的一截柏林墙,满是花花绿绿的涂鸦的一面自然是属于西德的一边,另一边则裸露着水泥的墙面。边上是一座警戒哨塔,至少有博物馆的两层楼高,四周的墙上贴满了这段历史的新闻和照片记录。
本帖最后由 tyhjh 于 2014-5-18 12:21 编辑
二楼是媒体互动最集中的区域,游客除了可以在众多电脑操作台中以游戏的方式体验新闻记者的采访过程,更可以体验记者现场播报的感觉——可以自选不同的新闻背景,比如白宫、比如NBA,选好背景后,游客拿着话筒站在背景墙前,前面的字幕提示器滚动相应的新闻播报稿。我自知水平太次,选了白宫发言人的角色,结果还是跟不上滚动字幕的速度。轮到儿子时,他很不屑地选了NBA,结果字幕一出就投降,转而选了国会山庄的背景,还是速度有点跟不上。看来现场记者真不像我们以为的那么轻松。这个游戏自带录音录像功能,只要稍微的注册一下,官网就会把你的合成声像放到youtube上,大约两周左右的时间以后,你的录音和“现场”画面就可以在官网的youtube上播出。
因为这个项目特别受欢迎,排队的人很多,所以没法照相,只好网上找了一张照片贴上,勿怪。
本帖最后由 tyhjh 于 2014-5-18 12:22 编辑
我们去的时候,刚好在三楼的一翼举办FBI展,各种秘密设备,还有新闻图片,总之看得我心惊肉跳的,儿子倒是兴致勃勃。此处按下不表。
在另一区是年度大事新闻展示区,除了墙上挂满显示屏,展示各个年份的年度大事的新闻图片外,还以流媒体的形式供游客具体查询某一年度的重要新闻。如最后一张照片所示,页面显示1964年到1974年间的年度大事,点选任一年份的画面即可进入相应年份的新闻视频介绍。
这一区还有除了流媒体展示以外,还有实物展示,如图
本帖最后由 tyhjh 于 2014-5-18 12:25 编辑
三楼有一个模拟的直播现场和导播总控室,可惜我们去的时候正在设备维护,没能亲身体验,但是在主要电视台的节目展播区,吸引儿子的是不停播放的囧司徒。我对囧司徒的兴趣没有儿子那么大,但如果是Ellen,恐怕就坐下挪不动了。
在另一区是911纪念区,除了部分实物外,有一整幅墙展示911当天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世界各国主要报纸的头版,我看了这些报纸,很有点抱歉:所有报纸都大幅刊登了新闻并对死难者表达了哀悼,只有人民日报在不起眼的角落简单录了几行字。
展区还展示了遇难记者的遗物,实在不忍心拍照,但却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哀悼,并敬仰他们的勇气,他们是真的英雄!
本帖最后由 tyhjh 于 2014-5-18 12:29 编辑
四楼正举办肯尼迪纪念展,美国人对肯尼迪的评价一向颇高,这个展览吸引了很多美国游客驻足,展览除了图片和是实物外,还有一个新闻纪录片在一幅墙上不间断播放。对走累的我们来说,坐下来静静地观看那段历史的同时,也不失为一种体力上的休息。看完电影,转到这一层的主展区——宪法第一修正案展区,在这里,我们了解了这部法案形成的全过程。展区同样有大量的文字图片和视频播放。很有意思的是,有一段现场采访表明,美国人对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具体内容也并不是都很熟悉——名字都听过,但要说出具体的内容,老老少少的被采访对象没有一个能说全。
但无论如何,身为中国人,能在这里仔细了解这一著名法案的历史演变过程,无疑有一种别样的感慨。 新闻自由的背后是记者们的英勇和无畏,在四楼的另一翼是记者纪念区。其中一幅墙刻印了所有殉职的记者的名字和照片。在另一幅墙上是一幅巨幅新闻照片,真实地再现了新闻记者的职业现身精神。除了这幅照片外,还有一辆布满弹孔的战地采访车和部分记者的遗物。贴出的照片即是墙上的照片以及文字说明。
本帖最后由 tyhjh 于 2014-5-18 12:32 编辑
五楼是媒体互动区,出了展示新兴媒体以及部分新闻焦点人物和事件的资料外,还可以参与互动式问答游戏,全方位检验自己对新闻事件、用词以及媒体技术的了解程度。在另一侧,专辟一区讲新闻自由,墙上以一幅巨型拼图,以颜色区分新闻自由度,绿色为最自由,橙色为中等自由,红色为不自由。中国的颜色?看照片吧。
本帖最后由 tyhjh 于 2014-5-18 11:58 编辑
六楼是报纸头版和图书展区,收藏数量之多,若想认真看完每一件展品,以我的阅读能力,怕是看十天也看不完,只能随机拉开展橱匆匆一瞥,如下图第一张照片,是列宁去世时苏俄红星报的头版,第二张照片是东亚日报。
等我匆忙走完这个展区出来,我才发现这个展区不允许拍照,不知者不怪,只能在这里说声抱歉了。好在我都没有用闪光灯,而且旁边的工作人员似乎也没有阻拦的意思,算是偷得一点心安吧。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