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复旦学生办食品安全网:为喝一口水去打一口井
复旦大学研究生吴恒和他创办的“掷出窗外”网站。吴恒说:“永远不要对他人的苦难无动于衷,因为谁也无法保证下一个不是你。”“多数时候比多数人还随便,但少数时候比少数人还较真”,吴恒如此评价自己。如果不是因为“较真”,这位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专业的硕士生两年前就该毕业了。
在很多人看来,较真是做学问应有的品质,运用到生活上则会很麻烦。但这不是吴恒的逻辑。这两年,他在读书之余做了几件跟生活较真的事情,比如,临近毕业却休学一年去西部支教;发起“一本正经”计划,为西部孩子募捐正版字典。
真正让他声名远扬的,是去年创立名为“掷出窗外”的食品安全网站,发布民间版的中国食品安全报告。今年5月11日,100多万次点击创下中国公益网站日点击率最高纪录。
黑边眼镜,眯眯眼,吴恒看上去并不是那种气场强大的人。走在校园里,他只是一个不大引人注目的学生。所不一样的,也许就在“遇事”的反应,“我不能忍受在问题面前不作为,现实很强大,但总得想办法推动它改变!”说这话的时候,吴恒显得那么与众不同。
不是我关注问题,而是问题关注我
让吴恒对食品安全问题大动干戈的直接原因,是去年夏天他发现自己在校外餐馆吃了“疑似假牛肉”。他随后在网上搜索此类信息,结果被各种食品安全事件震惊得喘不过气来。他觉得有必要把这些信息整合起来,做成一个资料库,让更多人知道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激发大家一起推动事情的改变。
“我有一种深深的不安全感!以前觉得食品安全问题是自己小心一点就可以避免的,后来发现如果你不关注它,它迟早会来关注你。”吴恒选择了出动出击。
然而,一个人的力量太有限,他在网上发出招募帖,一天之内招募到33名志愿者。此后半个多月时间里,这个临时组成的团队共收集相关报道17268篇,近千万字,再从中筛选出有明确来源、有受害者的报道2107篇,编辑成2849个食品安全问题案例,并撰写了调查报告。
为了发布这些资料和调查报告,他专门注册了一个名为“掷出窗外”的网站。100多年前,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早餐时翻看揭露当时美国食品安全黑幕的纪实小说《丛林》,被其中触目惊心的描述惊倒,突然大叫一声,跳起来,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来,又把盘中剩下的一截香肠用力掷出窗外。
这个故事让吴恒心动的并不是“掷出窗外”这个动作,而是随后产生的现实改变——罗斯福将香肠掷出窗外后,即启动了美国食品安全立法,并创建了至今依然在守护美国食品安全的“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
“‘掷出窗外’不是简单地泄愤,还传达了一种不破不立的态度。在看清事实后,悲观绝望是没用的,而是应该鼓励大家作些改变。”吴恒说他相信一点,“掷出窗外”意味着变革的开端,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分水岭。
5月初,上海食品安全委员会专门约见吴恒,网民们纷纷预测各种不良后果。但在见面时,双方相谈甚欢。吴恒说:“政府部门能找我,挺出乎我意料的。我充当一个传声筒,把这段时间以来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和网友的意见、要求等转达给他们。”
但另一方面,他又婉拒了对方的资助建议。在他看来,公益网站的独立性更重要,资金和技术的困难可以通过不损害独立性的办法解决。
一边是激烈的反应,一边是冷静的行动,在吴恒身上,似乎既有血性的一面,又有理性的一面,而且两者又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他觉得这与自己的性格有关:“我不是像爆竹那样一点就爆的人,只有遇到让自己震惊、突破自己想象力和道德底线的事情才会爆。这时其实是问题在关注我,而不是我在关注问题。至于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我会有思考和选择。”
多数时候,吴恒是个安静的人。作为历史专业的学生,这种性格能帮他深入地理解历史,而读史也让他能深刻地认识社会。
值得做就做到底
很多人感到好奇:无论是去西部支教,还是吃到假冒伪劣食品,吴恒经历的事情很多人都经历过,为什么只有他“站了出来”,而且弄出这么大的社会影响?
吴恒说,他非常推崇一句英文格言:“If it's worth doing,it's worth over doing。”(如果一件事值得去做,就值得做到底。)也许,正是这种坚持到底的信条,成就了他与众不同的行事原则。
2009年6月,刚读完研二的吴恒决定休学一年,远赴宁夏西海固支教。作出这个选择时,他并没有想着要在西部做出多么有影响的事情,更多是为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然而,支教期间的经历让他觉得自己“被问题关注”了,不得不有所作为。
在宁夏西吉县三合中学,他认认真真地当起了乡村语文教师。有一次在课上讲解词语,当他把成语“本末倒置”写在黑板上时,马上有个学生站起来“纠正”:“老师,错了!应该是本‘未’倒置。”吴恒拿过学生手上的词典,惊讶地发现里面果真写着“本未倒置”。看到词典纸质很差、印刷粗劣,他很快明白这是盗版惹的祸。让他震惊的是,班上多数学生用的都是这种盗版词典。
这个发现让他坐不住了,一心想做点什么。2010年3月,他草拟了一份题为“一本正经”的网络求助方案。所谓“一本正经”,就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本正版的词典。
“要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我们能做的其实很有限,但如果因此什么都不做,他们的未来会更加渺茫。现在就有这样一个机会摆在我们面前,可以让孩子们从此用上没有错别字的正版字(词)典。”吴恒在求助案里动情地写道。
让吴恒振奋的是,这个计划很快募集到7万多元钱,不仅给三合中学全校715名学生购置了正版词典,还为学校图书馆添置了一批经典图书。
后来,他又发起“天使的翅膀”计划,让78名需要帮助的学生将自己的家庭状况和梦想写成文字,然后拍成照片,上传网络,最后由热心网友选择进行“一对一”的长期资助。吴恒结束支教回到上海后,“天使的翅膀”计划还在运行,受助孩子也越来越多。
回顾这几年走的路,吴恒有时觉得自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似乎没有一个连贯的逻辑,但仔细一想,他又觉得很安心:“我是那种愿意为喝一口水而去打一口井的人。为自己喝一口水而打的井,也让别人喝上了水。”
“这就是公益吧,并不是你要处处想着济世救人,而是做一些真正利己利人的事情就可以了。”吴恒说。
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
“上海,在校学生”,吴恒的QQ资料很简单。尽管延期毕业了两年,他对“学生”这个身份还是很享受。平时,他不会把网络上的事情和现实生活搅到一起,经常和室友们一起喝酒、胡侃,其乐融融。
但他又声明自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而且自小就不是。高中时代,他的成绩在班上只是中等偏上一点,不是广受追捧的尖子生。直到读研期间,他的成绩才进入第一方阵。
吴恒出身在公务员家庭,自小父母对他就是放养的状态,很少干涉他的价值观,并且鼓励他多读书看报,这使得他形成了特立独行的性格。
他坦言自己平时做事很少和父母商讨,一般都是事后告知,对于像休学支教这样“出格的事情”,父母很不高兴。他们希望儿子多做“正经事”,早毕业,找份稳定的工作,该干嘛就干嘛,“我们经常吵,然后互不搭理,但时间久了,父母也渐渐认可我的做法了”。
“并不是我不孝顺,只是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孝子。”吴恒总觉得,父母和子女是平等的关系,不管哪一方都要以理服人。
在毕业、找工作等大家都视为正途的事情上,吴恒并没有少数时候那样的较真,有的是多数时候的随便。“我倒不觉得读书就一定要急着毕业,毕业就是为了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这中间如果有一定的间隔,从容一点,随意一点,我们的收获一定会更多!”
他还建议,大学生不要迷信标准答案那样的东西,也不要动辄抱怨大学教育有多么不好,而要注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在网络时代,要多利用网络这个“强大而免费的信息系统”,在网络上找到自己需要的资讯和朋友,多做点有意义的、日后能够回味的事情。
虽然他很推崇胡适,但并不喜欢“青年领袖”这样的提法。青年人确实需要有自己的楷模和榜样,但是不要让榜样走入误区,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在榜样引导的同时,青年人更需要志同道合的人,独立思考,一起关心社会。
今年,吴恒终于要毕业了。他写了一篇自己很感兴趣的毕业论文,正等着答辩。而更多的经历与收获,是这篇论文所不能反应的,却同样能为毕业后的生活作准备。 很欣赏这个有动力的孩子,或者中国的希望就在民间 『支持』『佩服』『握手』 看了,很感慨
精神可嘉,值得学习
我对食品问题也非常敏感
可惜除了抱怨没做过什么……
谴责下 俺对食品问题也非常敏感
只能自己种菜、不去饭店、少买成品、想吃什么都自己动手『大汗』 『支持』『呵呵』 抱怨已经没用,咱这肠胃出去吃的话,不出一个月就废了、挂了『怕怕』 这世代,有条件自己种着吃是最有福的。没有条件自己种的,还能自己做着吃。超市的食品,只敢买原材料了『呵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