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5-2-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日志
- 阅读权限
- 100
|
楼主 |
发表于 2005-10-9 06: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普华会内部的矛盾
一些背景
普华会内部的矛盾真是名利之争吗?---- 王培忠
本文成文于今年六月,当时因担心引起进一步的混乱最终还是打消发表此文的念头。今决定将此旧文在网上刊登,不是为了论个谁是谁非,而是为了多伦多的华人朋 友们能够理解华人社区的众多义工们。自今年三月份以来,尽管本人对普华会的事情已参与的很少,但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这场法律官司决不是为了1000加元 (所谓分赃不均),因为据本人所知到目前为止花在法律诉讼程序上的钱已接近2000加元,请律师的上庭费多少好是个未知数。 如果大家有兴趣,如果普华会现任领导同意,我可以把本人所知道的内在原因告诉大家。谁也不会吃饱了撑的,没事去法庭打官司!简单地地说,鉴于普华会的混 乱,多伦多市政府坚持要个法律上的说法(欺负老实人)。但如果打这场官司,可以说现在仅有的经费就要停,夕阳红的老人活动就要停止(今年的经费现在还没到 位)。我们可以一走了之,可我们对的起这些老人们吗? 大家知道普华会以开展老人活动而著称, 既然如此,新闻媒体为什么不去采访才访夕阳红的老人们? 如果说华人在加拿大是弱势群体,那么华裔老人们是弱势的弱势。 在网上双方打得你死我活(包括自己在内), 到目前为止没有人站出来为老人们说话。 要知道多数老人是看不到5.1网的!
自己本来可以好好当教授,不知不觉地成了这场争论的主要人物之一,进了普华会这台搅肉机。在网上挨骂,想脱身都脱不开(良心,义务,哥们义气), 该有多委屈!如果本人从未参加普华会,也许和不知情的网友痛快地骂社团和这帮骂“侨领”(最好叫华人代表 “华代”)。至少可也像林枫先生那样说风凉话让他们“回家”。
本人刚刚教完一门课, 稍有空闲。但写文章必然挨骂,只求喜欢开骂的网友手下留情。 多谢!本人中心希望大家(精英们)对如何开展好华人社区的工作进行健康的讨论。 更希望多伦多华人总会,专业人士协会等大社团们在这方面带个头儿。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搞起”。更希望海涛兄,斌江(现任理事长)及牟森(会长)保重! 本文及下文只代表本人观点。
河北省岐口(QI KOU)是本人的老家,借此做笔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于2005年六月未作任何修改)
加拿大普通话华人联合会的 ”家丑” 在多伦多最近已成为华人社区的茶余饭后饭后的话题。 和各位华人朋友一样, 我觉得失望, 着急,气愤,有时甚至无奈。 我想不管最终结局如何,所有的当事人都好只能是输家。而整个华人社区总体所受的损失最大。最近看到在《家国无忧》刊登题为《普华会,我为你羞愧》可以说是 非常困惑及伤心。就总体来讲,大陆移民在加拿大的时间相对较短,社会基础很薄弱,从政治影响来讲更是小得可怜。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很多民间社团应孕而生,比 如专业人士协会,加拿大普通话联合会,专业妇女协会等,他们从不同的方面帮助大陆华人,反映华人的呼声,弘扬中国的文化。这些工作主要是靠义工来完成的。 作为刚刚起步的非牟利的民间团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一个组织从初级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这些问题如果能在社团自身内解 决当然更好,社团自身不能解决的由华人社区共同解决也未尝不可。即使最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也没什么了不起。这会帮助我们自己及其他华人社团不再走我们的弯 路。但对这些分歧不加思考地简单归纳成争权夺利,我自己觉得这不仅是不负责任的态度,而且会伤害许许多多华人社区义工的积极性。比如据我所知专业人士协会 从许多方面都是普华会学习的榜样,他们的会费主要用于协会的于生发展协会建设,开展社会服务。而所有的协会负责人没有任何人从协会中获得任何经济利益,比 如他们去年开年会时,所用的理事都要自己付饭费。普华会的实力及规模远不如专业人士协会,其中一些人议论最多的市政府经费不过只有2万2千元(一年),换 句话说大约是我自己年薪的四分之一。要知道普华会在创会前三年中是在没有政府经费支持的情况下运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来完成的。公平地讲当然骄海涛先生 的功劳最大。协会前一段时间闹得这么乱,我自己及其他协会领导人和华人社区朋友门一样担心着急。
大家的批评是应该的,但我更希望的是大家多提一下建设性的建议,而不是谩骂和攻击。我现在站出来旗帜鲜明地骄海涛先生反对先生不意味我否定他对协会及华人 社区所作的贡献,更不说明我对骄海涛先生的不尊重。因为我们之间矛盾不是个人之间的恩怨。记得在骄海涛先生主持的5月7日的会上我讲的第一部分是感谢骄海 涛先生对会力作的贡献,并建议大家对骄海涛先生以掌声致以感谢。我觉得协会发展的初级阶段,骄海涛先生的工作方式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我对骄海涛先生的意 见主要是对他的现在的工作方式不认可及不能正确摆好个人和理事会的关系。另外除了能力,智慧,热情及才华以外,实事求是,言行一致及相互尊重是每一位协会 领导的重要素质,骄海涛先生是著名的华人社区侨领,我想大家对其可能会对他有更更高的要求。
鉴于本人本行是教学及科研, 特别是今年初才从多伦多大学搬到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 在紧张的教学及科研压力下, 本人实在没有太多经力加入媒体及网络的论。 尽管在矫海涛先生在五月七日发出紧急公开信在对本人进行不实的个人攻击情况下, 我也只是在和朋友单独交流时宣泄以下自己难以控制的情绪。根本没有想过发声明反驳。我觉得公开在媒体上争吵不仅有损于华人整体在加拿大的形象,而且只能使 矛盾激化。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是非曲直会有时间来证明,或者是让它默默地消失。 但可以说,如果没有矫海涛先生的因五.七声明,就不会有后来的新闻媒体关注。也不会有<世界日报>及<多伦多都市报>多我的主动 采访。到今天为止(六月二日),我和林枫先生还未见过面。但是,矛盾公开化也未必完全是一件坏事,总比在一起勾心斗角要好的多。关键在于当事人(包阔我自 己)有没有能诚意,理性,智慧及能力解决矛盾。如果能就次做为一个新的转折点,激发华人同胞的参与感,共同把华人社区的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这也许是一 件好事。在说,组织内部的矛盾并非大陆华人社区的专利,更不应当把我们自己说的一文不值。但解决矛盾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应当彼此尊重,而不是彼此之间的个人 攻击及谎言。为了使大家更多地了解拿大普通话联合会,并进一步支持和参与联合会(不是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工作,作为当时人,我觉得自己有义务陆续把一些 内部的情况向大家介绍。希望大家对在普通话联合会工作的义工们---包括矫海涛(创会会长),杨海峰先生(原理事长),及我本人(原联合会会长)。
我今天是第一次就普华联事件以个人名义向媒体谈看法。当然不是为了洗清自己,更不是为了攻击任何人。此文是对个别网友对原加拿大普通话联合会理事会中的企 业界人士的误解加以澄清。以求消除大家对华人社区义工的误解。在接受林枫先生采访时我特意避开财务问题,因为觉普华会根本就没有几个钱,得把这个问题撤出 来很无聊。但在跟踪了这几天的报道及评论后,觉得大家似乎对这个问题很关心。特别是在了骄海涛先生发布的抵制21日落选前理事召开年会的檄文,竟然也财务 问题抛出来。文章用语之激烈,内容与事实相违之大,实在难以让我相信。此文章已被骄海涛先生删掉从其网站上删掉。
以下是该文的摘要:“…… 个别前理事负责人,几乎都是商业人物,一向对发展社区服务没有热情,把个人精力集中于利用联合会的影响,扩大自己在华人移民,留学生中的生意。个别人为了 占有个人名利,排斥打击热为心社区奉献的创会骨干,引发加聚会内矛盾。有的甚至公然把非营利联合会作为个人稳定商业收入的来源之一,即为理事会主要负责 人,同时又是联合会和中文学校的房东,每月直接收入数量可观的租金,并希望与随着联合会申请到更多的政府资源,获得更多的商业利益,有的哗众取宠,沽名钓 誉,滥竽充数,号称元资助教2000元的个别君子,实际上只捐了几百元,得到理事会负责头衔后,就一毛不拔。这种作为,知情会员的不满 ……” 。
普华会如此大的风波到底和钱有没有关系?普华会到底有多少钱? 难道普通话联合会真是商人谋利的地方吗? 我在这里想就我做会长以来所知道的情况加以说明。
理事会成员是否可以拿工资的争议
长话短说,我一直认为理事不能拿工资,就此和骄海涛先生发生争执。骄海涛先生先生拿出省里的有关文件发送给大家。我个人也和市里的有关人有咨询。在这个问题上我和骄海涛先生之间有大量电子通讯。我也曾为骄海涛先生在一些邮件中对我的个人攻击苦恼,但
我觉得我没有必要向大家公布这些电子邮件。但可以说我有生以来从来没有任何人用这样的语言来攻击本人 。不知是否与理事能不能拿工资的争执有关,骄海涛先生于3月8日向会内主要成员发出电子邮件中说:我个人回到多伦多,主要是为了会里的稳定发展。我声明, 本人不参选下届会长和理事长。另外在三月17日的理事会上,向大家表明不参加理事会的选举。在这种情况下,我也表明自己不参加理事会的选举。其实直到今天 我仍希望我们两个都退下来。
普通话联合会办公室地点选择, 租金, 和基本开支:
可以说普通话联合会的第一笔经费是2002年由多伦多市政府资助的老年节的3500加元。该项资助可以说几乎是矫海涛先生一个人的功劳,没有我的一点贡献,我也基本不知情。第一笔主要活动经费是2004年7月的老年活动经费(半年活动经费为11,000元)。
当得知经费落实后矫海涛先生到皇家国际学院实地考察,并随后和杨海峰先生(皇家国际学院院长,3761 Victoria Park Ave.)商定为联合会租下一间办公室,并商定月租为600加元。本人是在在2004年七月接任会长以后才知道详情的。但平时联合会平时开会及老年人活动 需要使用其它房间时,从未向皇家国际学院在付过额外房租。另外,联合会除了支付电话费以外,宽带网服务,及少量复印使用都是免费的。联合会租用皇家国际学 院的地方是否有利益冲突,就此我咨询了联合会顾问罗宾逊先生(Wayne Bobinson, city of Toronto, 416-392-8744, [email="wrobins@toronto.ca"]wrobins@toronto.ca[/email]) 以下是他的答复:如果房租合理的话不应算作有利益冲突。除了房租之外,联合会还补贴两个夕阳红活动中心每月100-150元,主要用于老人的地铁票。办公 室工作人员的开支以为每小时10元每周20小时。尽管杜颖女士几乎是全职工作,每月也只能拿到800多元钱。江欣女士份办公室主任的第一的月,主动要求按 义工对待,而拒绝拿工资。出于良心和道义的驱使我为她开了700元的误餐补助以作补偿。
大家知道,普通话联合会有一个下属的中文学校。其注册全名为《The United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为慈善机构。可能出于方便原因(本人不在中文学校兼职),中文学校也从多伦多西区搬到皇家国际学院。在矫海涛赴美国之前,选定T女士(不 便使用真实姓名)接管中文,T女士一直工作到2004年10月。在次其间我也慢慢地熟悉了中文学校的运作情况。简单地说,中文学校只是在周末开2小时课, 其房租是按课时来计算的 --- 每课时15加元。学校校长(先后分别为矫海涛先生及T女士)的补贴为每周刊50加元。在2004年十一月以前学校老师的开支为每小时20加元,学生的收费 标准为每小时5加元。由于在2004年7月至11月之间,在册学生减少,中文学校收入难以支持正常运转,T女女士的部分校长管理费实际上是由联合会补贴 的。此后张春丽女士接管了几个月,其间张春丽女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数量增加了90%。但尽管如此, 中文学校仍然不能支持其正常运转。 因此张春丽女士的补助降到每周35元,学校老师们的工资从每小时20元降到15元。从2004年11月一直到今天,中文学校还未向皇家国际学院教一分房 租,总数为3000元左右。另外说明的是,张春丽女士主动提出把她所有从中文学校的收入捐给中文学校。最后是在我的坚持下,才在2005年3月19日(她 离开联合会半个多月后)把欠她部分收入以支票方式寄给她。
在矫海涛先生工作的基础上联合会2005年的活动经费是由谭一冰,江欣及我本人共同申请的 (一年22,000加元)。几乎所有的准备工作都是谭一冰和江欣来来完成的。但最后所有的文件在我这里汇总,记得申请截止日期的前一天我一直工作到凌晨三 点。由于今年的全额经费要等到今年七月才能到位,现在联合会还欠皇家国际学院4个月的房租。另外,协会还收到从加拿大义工协会收到一部分经费作为义工调查 科研项目,本项经费是由丁晓良,谭一冰和我共同申请的。最近,协会刚刚收到小数量的老年节资助由张春丽申丽)及老人娱乐互动经费(由原办公室主任江欣申 请)。如果根据矫海涛先生五月七日声明来讲的话,丁晓良,江欣,张春丽都是我”违反组织原则”引进的。江欣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及剑桥大学商业管 理系(MBA)。张春丽在国内获得中文博士。遗憾的是江欣,张春丽都已经辞掉在普华会的职务。尽管我和她们最初不认识,但现在确是好朋友。我真心希望她们 在联合会稳定以后从新加入联合会。
根据我所掌握的情况,在普通话联合会办公室地点选择与租金问题上杨海峰先生没有从联合会得到不当的收入。
企业界人事对普通话联合会的贡献:
毫无疑问对企业界人事(或称商人)其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当然是经济效益。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否定商人对社会的义务感及良知,更不能抹杀许许多多商人对社会 所做的重要贡献。本人不是商人,对矫海涛先生不能公平地评价商人们对理事会的贡献实在不理解。可以这么说如故没有商人们的贡献普华会不可能成立,更不会发 展到今天。2001最初的创会创成员时,在普华会创汇的那一天他家都主动捐钱其中捐钱最多的式杨林林女士(1000元, 杨林林是企业界人士)。而本人那天只捐了200元。据骄海涛先生讲杨林林女士后来又做够多次捐款。至于其他创会成员现任理事会理事,杨海峰,吴滨江,牟 森,于希江,谭一冰等捐款数额本人及当事人均记不清了。由于联合会的以前没有公布账目的惯例,本人不知具体详情 (作为一个新的协会我们以前的工作不完善,希望大家谅解)。骄海涛先生称普通话网站他个人出资搞的,我想也许是不确切的。至少最后一次联合会网站交费是我 以联合会的名义签的支票。杨海峰先生为中文学校的最多一次性捐款为2000元,而且是在成为普华会和中文学校的房东以前(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的前提下)。在 我任会长期间,协会平时开会的小吃及饮料多时杨海峰先生和我本人个人的开支。另外,在我任会长期间杨海峰先生对协会也有相当的经济贡献:如一协会名义招待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加拿大CBC采访组,普华会中国官方商讨新移民安置计划,欢迎江欣和张春丽加入联合会 活动动等费用均是杨海峰先生以个人名义出的.
以上是我作为当事人就普华会的财务问题向大家所作的详细介绍。据我所知普华会企业界人士没有利用联合会发展他们的生意。因为本人要回天津医科大学做两个月 教学与科研,如果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与其他当事人联系。总之,我很荣幸得能有机会为联合会及华人社区工作,感谢骄海涛先生和大家为我提供这一机会。对我 工作中的失误深感歉意。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联合会会走好。总之普华会很穷,很多工作实在无经费的情况下靠义工来完成。联合会的宗旨是服务于加拿大华 人社会,但同时它也需要大家的,关心和理解更需要大家的支持。
本文是以个人名义发表不代表普华会立场。 |
|